成果创新点
1.创新形成了高职院校与农业示范区政校企“金三角”合作运行机制
运用教育生态学及协同理论,有效整合示范区政策资源、学院科教资源、企业市场资源,将学院人才培养置于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生态圈,通过建立区校联席会议、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形成了以农业示范区为支点、职业院校为落点、区内企业为重点的政、校、企“三元”共建共享的“金三角”合作机制(图6),并以协议契约形式明确三方的责、权、利,以利益共享激发三方融合动力,有效促进了区校在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的全方位、实质性的融合互补,实现区校“共生共荣、共建共享、互利共赢”良性互动发展。
2.创新形成了高职院校与农业示范区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技术职称认证范式
整合杨凌示范区各类资源,校政共建陕西(杨凌)职业农民培育学院,搭建“杨凌农科”培训平台,围绕果树管理、设施蔬菜、奶牛生猪养殖、食用菌等产业发展需求,编制《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规范标准》《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流程》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一套符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培训与考评制度,实施“理论+实操”双项考核,系统性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农技员、农技师、高级农技师”三级职业农民技术职称认定工作,形成了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范式(图7)。该范式推动了中国农民由身份向职业的重大转变,有效提升了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和技能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3.创新形成了融“耕读教育”思政元素的模块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依托杨凌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传统农耕文化积淀和杨凌“现代农业硅谷”新技术、新业态、新变化的“三新”文化优势,深度挖掘涉农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耕读教育元素,将“农耕文化、绿色发展、粮食安全、藏粮于技、生态文明、治水节水、健康养殖、劳动光荣、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纳入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构建了“农耕文明、乡土民俗、劳动教育、乡村治理、生态文明、大国三农、未来农业”等7个模块化耕读教育课程,通过文化浸润、典型引导、社会实践等方式,形成了融“耕读教育”思政元素的模块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图8)。该体系实现了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和强农、兴农能力双提升,丰富了新时代涉农高职院校耕读教育内涵,学校产教融合育人特色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