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职院校与农业示范区创新产教融合“四维四化”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完成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示范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成果解决的教学问题及方案

一、解决的教学问题

(1)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不够健全;

(2)人才培养对接区域农业产业需求不够紧密;

(3)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认证系统不够完善;

(4)双创教育载体不够丰富。

二、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院充分发挥80多年浓厚的涉农人才培养积淀与国家支持杨凌示范区发展的优势,推进与示范区校政企全方位合作,通过搭建区校融合平台,构建“制度、育人、培训、双创”四大体系,有效解决以上四个教学问题。

(1)建立“共建、共管、共享”制度体系

聚焦区校协同发展,建立了基本制度(区校融合协议、区校融合发展意见)+ 专项制度(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农民培训)的制度体系,通过区校领导定期协商、区内各单位分层对接,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投入,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基地共建、过程共管、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不够健全问题(图2)。

“基本制度+专项制度”的制度体系
图2:“基本制度+专项制度”的制度体系

(2)建立“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培养模式”协同育人体系

聚焦人才培养适应性坚持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及培养模式等方面构建“五对接”校政企协同育人体系(图3),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对接区域农业产业需求不够紧密问题。一是对接示范区六大主导产业,打造国、省、校三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实施专业(群)动态调整,推进专业集群式发展二是对接生产岗位标准及人员素质要求,修订课程教学标准,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融合、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了融“耕读教育”思政元素的模块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对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校企人员互聘互派机制。学院聘请技能大师、土专家、田秀才组建“大师”工作室,企业聘请教师组建技术研发团队,使专业教学与技术创新有效协同;四是对接企业生产需求,校企共建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使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过程协同;五是对接农业生产季节性,创新“季节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与农业生产同步。

“五对接”协同育人体系结构图
图3:“五对接”协同育人体系结构图

(3)建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认证体系

聚焦技术培训,积极整合区内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体制,区校共建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认定机构,由学院编制培训大纲、制定认证标准、建立考评题库,示范区开展考评认证。采用“走出去教和请进来学”相结合,搭建培训平台,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形成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认证体系(图4),有效解决了农民培训认证系统不够完善问题

职业农民培认证体系结构图
图4:职业农民培认证体系结构图

(4)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就业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聚焦双创孵化,依托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实施“三阶六化四有”管理与辅导,构建“一空间”(就业创业实践资源空间)“二智库”(创业就业专家智库、行业企业与产业智库)“三中心”(实训中心、孵化中心、科创中心)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站式”双创育训体系(图5),帮助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有效解决了双创载体不够丰富问题。

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双创育训体系结构图
图5: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双创育训体系结构图